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2236章 这是绑架

  今年的秋季格外的冷,老人们说这是要动刀兵的迹象,叫家里人没事少出门。品

  紫禁城也冷,太阳仿佛失去了温度,徒然耀眼。

  从方醒南下开始,宫多了肃杀。

  北方的整顿清理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皇帝在监控着进程,百官几乎没有能置身事外的。

  宫紧张,但和皇帝的女人和孩子无关。

  太后终于去看了一眼那个小名叫做‘玉哥’的孩子,孙氏感激零涕。

  没有祖母的关注,玉哥一辈子都将背负着‘被长辈厌弃’的名声。

  于是宫关于玉哥的议论终于是消停了许多,至少不会是一个靠着皇帝才能站住脚跟的皇子。

  而皇后却继续在过着自己的日子,恍如与世无争。

  “母后,弟弟吐口水!”

  坤宁宫,端端穿着漂亮的小裙子跑进了房间里,然后趴在做衣服的胡善祥的腿喘息着道:“母后,弟弟不乖。”

  胡善祥放下小衣服,摸摸她的后背,嗔道:“你又去逗弄你弟弟了。”

  她眉眼含笑的抬头问道:“玉米呢?”

  门边有宫女答道:“娘娘,殿下在外面学步,走的可好了。”

  胡善祥觉得有些眼花,揉了揉,说道:“三岁了,也该能走了。”

  端端在她的腿侧脸问道:“母后,我几岁会走的?”

  胡善祥笑道:“你弟弟早。”

  端端一下得意了,然后又跑出去,说是教玉米学步。

  等她走后,怡安进来了。

  “娘娘,那边做了一道点心送去了宁寿宫。”

  胡善祥微笑道:“前几日无忧进宫和端端在母后那里玩耍,说是年岁来的人要少吃点心,免得身子不好,也不知道是哪来的道理。”

  怡安有些意外胡善祥的反应,犹豫了一下,放弃了劝说她也跟进的想法。

  “北边最近有些闹腾,陛下那边烦心事不少……”

  “本宫知道了,少拿别的事去烦他。”

  “金陵有人快马通报,兴和伯在那边拿了不少人,说是没路引远行的,全是……士绅。”

  怡安的通报到这了,再下去是干政。

  胡善祥拿针在自己茂密的秀发插了几下,然后说道:“记得当年还在家时,家父有时候要出门也是烦心路引。只是……”

  怡安重重的道:“这是祖制!兴和伯怕是孟浪了。”

  胡善祥坚定的道:“兴和伯肯定和陛下有沟通,这不是孟浪,一定不是!”

  ……

  “陛下,路引一旦取消,百姓自由迁徙,那……臣不敢想那混乱的景象。”

  “陛下……”

  金幼孜觉得方醒天生是能折腾的,而且胆子特别大。幸而是皇帝宠信他,他要是生在洪武朝的话,金幼孜觉得掉脑袋都是轻的。

  “路引乃是祖制。”

  作为首辅,死守祖制自然是不行的,也是呆板和无耻的。所以杨荣在沉默。

  所以金幼孜继续说道:“没了路引,各地客户主户还多,怎么查户籍?案子必然增多,各地疲于奔命,乱套了,肯定乱套了。”

  几位辅政学士都面露赞同之色,觉得这个建议真的是在信口开河。

  至于扯祖制,在辅政学士这个级别还扯这个,皇帝肯定会记在小本子,下次收拾你。

  祖制从来都不是理由,唯一的理由是利益牵扯。

  杨溥的面色有些铁青,说道:“陛下,兴和伯这是胡闹,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国朝多年,臣从未见过这般……跋扈的臣子。”

  杨溥从诏狱出来后,哪怕是被安排在帝王身边,可却沉默寡言,即便是君王垂询,必定也是稳重为先,所以得了皇帝的称赞,说他乃是谋国之臣。

  谋国之臣,几乎和托孤重臣一个意思。

  所以从此沉默寡言的杨溥成了百官暗自揣摩的对象。

  从前年开始,他的沉默渐渐在变化。

  有心人统计过,他的变化主要是针对皇帝和方醒,而具体些是那些革新。

  这是一个保守派,如同史的那些保守派一般,他总是不喜欢过多的改动。

  这样的日子不错,我们还是享受生活吧。

  这是保守派的宣言。

  可朝堂不可能只有革新派,各种声音必须都得有。

  ――当朝堂之都是一个想法时,大明危险了!

  所以朱瞻基把那些反对者留在朝堂,他需要这些人来警醒自己。

  而方醒显然也深谙这个道理,从没见他倒过谁。

  不,他倒过,朱瞻基记得他处心积虑的倒过纪纲。

  杨士皱眉道:“跋扈谈不,起因本官也知道,那些被拿了的百姓并无情弊,只是疏忽了,或是侥幸了。只是为了这个受刑,甚至是流放,兴和伯大抵是不忍吧,所以才了奏章。”

  杨荣出班道:“正是如此,兴和伯想必是不忍,陛下,臣以为既然是无心,可否开一面……”

  朱瞻基面无表情的道:“此事从长计议,你等不必缓颊。”

  杨荣和杨士尴尬的回班。

  他们想把这事打混过去,可皇帝却明察秋毫,尴尬啊!

  朱瞻基仔细看着奏章,再次抬头时,神色已经变得从容起来。

  “兴和伯说路引于大明初期是臂助,到了现在,路引已经成了禁锢,把百姓限制在一地的同时,也把大明的发展定在了一个高度,再也无法寸进的高度。”

  朱瞻基的眉心微微皱起,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确实是这样。”

  杨荣第一句话在为方醒站台,后面一阵冷飕飕的眼神。

  可杨士也跟着出班道:“陛下,前宋可是没有路引,百姓迁徙顺畅,虽然官府麻烦了些,可前宋的商业蓬勃,前所未有。”

  他看了一眼群臣,坚定的道:“臣深知路引对百姓的禁锢,包括臣的家人也在其,出个门都得去报备办路引,回来还得消了,陛下,臣附议。”

  杨士居然赞同取消路引?

  这下连杨荣都有些吃惊了,至于其他人自然更是瞠目结舌,杨士见状说道:“臣的侄子月差点被抓,他说没百里,可巡检司的人说超了,两边争执,最后臣的侄子报了臣的名号,这才得以脱身。陛下,连臣都觉得是禁锢,百姓如何?”

  “杨大人夸大了。”

  “是,没了路引,敢问那些百姓涌入城市,如何应对?”

  “前宋不禁止,百姓到处迁徙,多少祸事都在其?”

  杨士回身道:“可前宋以一隅而扛强敌,全赖的是商业。”

  杨士疯了!

  群臣都不想和这个有名的老实人争执,只是避开他,说着路引的好处,以及取消路引后的坏处。

  朱瞻基不置可否的道:“此事诸卿好生思量,金陵那边抓了不少违禁的……士绅。”

  卧槽!

  这是绑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