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六章 晨钟暮鼓

  一般人很难找得到,喜欢我们请多多推荐给你的朋友们。

  夏末秋初,海参崴北面清凉山三清观的钟声敲响了,与此同时,城里靠近大海方向的天主教海参崴堂那尖顶下面硕大的座钟也鸣响了。

  “呜呜呜……”

  城池里军营里的军号声也开始响起。

  三清观的对面,清凉山的最高处,一座建于山顶的院落“鹿鸣园”开始响起了晨读的声音。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是鹿鸣园的“校歌”。

  在这几声之后,位居城池正中,一座三进的大院落里才传出来一声悠长的啸声,“喔…………………”

  啸声苍凉、悠长,熟悉林中形制的人都知晓,这是建在城中额尔登布召的原罗佳部的大萨满罗秀,蒙古名斯钦巴的也开始了一天的程。

  罗秀,罗锦之弟,通晓汉家经典,却醉心于萨满教,尼堪便让他在海参崴建立昭庙,同时招收会读书识字的索伦、蒙古弟子十余人,就在昭庙里对林中、草原的萨满教进行归纳、总结,准备编成一部《阿斯兰萨满大典》。

  天主教、道教、儒家、萨满齐聚海参崴,一个时下奇异的景象。

  远东第一大港海参崴被唤醒了。

  城市开始慢慢沸腾了。

  海参崴之北,山势不大,加哈禅等人都称之为“小山”,不过时至今,来海参崴的人员众多,特别是在上次攻打旅顺,路过归服堡时,尼堪与那里三清观的老道伍守阳,道号叫冲虚子的一番长谈后,双方都有相见恨晚之意。

  尼堪自然不知晓此人的来历,不过此人在历史上却鼎鼎有名,相传在明亡之后不知所踪,而在清朝中期又出现了,活了两百多岁,是全真教龙门教派的集大成者。

  旅顺失守后,三清观的道士分成了两拨,一拨在原主持的带领下继续留了下来,而另一拨则由冲虚子带领跟着尼堪来到了海参崴。

  “大海的尽头便是另一处大陆,所谓海外仙山,瀛洲胜地是也”

  听了尼堪的忽悠之后,冲虚子在海参崴停留下来,并在以前就熟识的徽州豪商汪然明的资助下在海参崴北面的山上建起了一座道观,他先来到这里,便将这不知名的小山命名为清凉山。

  由于此处此时尚处于原始阶段,山上野兽众多,野鹿也不少,不时还有飞鹤飞过,冲虚子一见之下不起了在此长驻的打算——去那甚海外仙山,没有尼堪的资助是不行的,而最近他并没有要出海的迹象。

  与冲虚子几乎同时抵达的还有一位辽东大儒。

  在李成梁以前,辽东地最有名的世家是韩家,历任总兵、副将、参将、卫所指挥使、千总的不可胜数。

  到了明末,韩家与李家、祖家、石家、佟家、崔家通过长期的土地兼并,已经成了辽东有名的世家。

  不过这一切随着满洲的崛起都化为泡影。

  石家、佟家投入到满洲的怀抱,祖家依旧在大明,而李家、韩家就破落了,被老奴的“杀富贵”杀得干干净净,韩家有名的举人,虽未到北京赶考却在辽东大名鼎鼎的韩承影先一步跟着大队汉民逃到了朝鲜。

  与那些在朝鲜站稳脚跟后便想办法回到大明腹地的读书人不同,韩承影却是怀着一颗救民济世的想法在朝鲜留了下来。

  在朝鲜的那几年,韩承影事实上成了三游击的幕后军师。

  新任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准备将汉民迁往“故地”时,韩承影一开始还有些犹豫,不过见过尼堪本人后还是勉强同意了。

  抵达海参崴后,在尼堪的资助下,韩承影在清凉山,也就是三清观的对面建了一座书屋,因附近野鹿较多,故名之“鹿鸣园”。

  他在朝鲜原本就有学生十余人,加上抵达奴儿干都司后在辽东汉民中招收的,一共有三十多人,都在韩承影的教导下读书。

  韩承影,精于《四书》,尤精《孟子》,在海参崴这海外边荒教书育人,未尝没有“静观天下形势”的想法。

  ……

  离罗承志建造海参崴城已经过去五年了,期间又扩建过一次,到如今已经是一座方园十二里的大城。

  城池有四座城门,均设有内瓮城,与济州岛一样,临海的一面建有商馆区,最后也用围墙圈了起来。

  “啪啪……”

  城中靠近大海方向传来了鞭炮声,原来今是海参崴城镇守使林茂儿子的周岁生。

  林茂自从加入瀚海军后由于水陆都通晓,尼堪让他在水师锻炼一年后又让他管着陆师,海参崴城只有一千五百步军,船只也多为因果达级、石勒喀级,目前萨哈连级的大船也只有苏纳正在海上cāo)练的那新出的三艘。

  除了这一千五百驻军以及水师,城里还有瀚海国最高学校瀚海大学,海军学校,以及满足周边农户、牧户、猎户子弟读书的普通学校。

  乌苏里江以东,大海以西的南北长两千多里、东西宽两三百里的锡赫特山是远东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还是后世俄罗斯西伯利亚虎最集中的栖息地,如今却是有好几个部落占据着,比较大的,从北向南依次是:

  萨哈连窝集、尼满窝集、阿库密窝集

  三大窝集多半为黑斤、鄂伦、库尔咯、费雅咯等部族混住着,皇太极大肆搜捕“鱼皮鞑子”时,兴凯湖、乌苏里江附近的各部族也大量逃亡锡赫特山,如今山上的部民加起来恐怕也有三四千户。

  尼堪占据此地后,形势慢慢稳定下来,山里的部族也大着胆子下山去伯力、双城、海参崴用自己人参、兽皮、东珠、木材与城里交换食盐、布匹、铁器等物。

  山里的部族靠近大海那一侧的多半用自己的桦皮船、独木舟前来海参崴交易,彼等长期住在海边的山上,知晓何时海况最好,用区区桦皮船、独木舟跑上几百海里也没问题,令人叹为观止。

  来到海参崴后,彼等依然只信任加哈禅,繁华的商馆区似乎与他们无缘。

  不过人都是会变的,一旦知晓了能在商馆区交换更多的物资,他们的心思也活络起来,最后又大量涌入商馆区贸易。

  但依旧有不少守旧的、对外来的人存有戒心的部族继续与加哈禅贸易。

  眼下,在海参崴大城的东边,靠近清凉山的脚下,加哈禅那几栋木楼在大城的对比下显得分外寒碜,不过加哈禅等人依旧住在哪里。

  尼堪没有强迫加哈禅等人彻底加入到瀚海国里面来的心思,不过还是动员他们的适龄子弟进到学校读书。

  有些事,还是以自愿为好,若是强迫了,虽然最后勉强同意了,终究心有芥蒂。

  而从锡赫特山中间迁到靠近平原地界的各部族,尼堪还是将他们纳入到官府的管辖范畴——靠近平原了,势必要与汉民抢夺山林资源,官府就必须居间协调,有了官府的服务,自然要将接受服务的部民纳入管辖。

  管辖的核心就是收税,对于这些人,每户每年上缴少量的貂皮、人参、东珠就行了,吸纳他们进入瀚海军、让彼等的子女进入伯力、双城、海参崴的学校读书才是尼堪想要见到的。

  除此之外,由于水师的存在,工部也在这里设置了一处船坊,建造船只的船坞目前尚没有开工,都用来对海上的船只修葺、保养了。

  另外,由于水师上的火炮对弹药的消耗巨大,此处也设置了一处弹药的作坊,铸造各式炮弹、散子,利用大明的硝石、本的硫磺、乌苏里江的柳木碳制作黑火药。

  加上城里孙家的商铺和货栈,以及负责署理海关的衙门在此设置的粮食等物资大仓,海参崴还是十分闹的。

  堂堂镇守使大人的儿子周岁,作为城里的几个头面人物就算再清高还是得意思一下。

  前面所说的几人中,鹿鸣园的韩承影自然与林茂熟识,三清观的冲虚子以前在旅顺时两人就见过,何况作为此时的道观,除了道士自己笃信的几位大神以外,为了满足普通百姓的需要,还有众多他们耳熟能详的神祗,求子的有送子娘娘,求财的有关羽、赵公明、比干,求医的有孙思邈、华佗,求雨的有龙王,保佑海上平安的有海神。

  林茂的夫人,加哈禅的女儿怀孕前曾到三清观拜过送子娘娘,可巧了,那以后她便有了,于是冲虚子自然在邀请之列。

  作为三游击的前军师,韩承影也不得不给面子。

  而城里的瀚海大学校长,罗马教廷设置在海参崴,专司瀚海国、朝鲜、清国、本教区的教监毕方济,如今正在想办法让林茂的儿子成为他下面年轻的教士、瀚海大学生物学教授潘国光的教子,也带着潘国光去了。

  额尔登布召的大萨满罗秀是林茂亲自去请的,他可是如今尼堪妹夫、伯力省巡抚罗承志的叔叔,须臾怠慢不得。

  加上在海参崴的船坊、炮坊、商馆、衙门大小人等,林茂最后还是张罗了三桌,上述几位有名有姓的自然位居主桌。

  于是,一副罕见的场面出现了。

  天主教、道教、儒家、萨满教济济一堂,还共坐一桌。

  “此人能抵三千骑”,“瀚海大学校长位置与巡抚差不多”

  想起尼堪所说的话,林茂还是让毕方济坐在他的左侧,右侧自然是罗秀的位置,毕方济的左边是韩承影,右边是冲虚子。

  海参崴州的知州、同知恰好去伯力了,如今官场上倒没有比林茂还大的,官府只剩下一个海关分署的正八品经历,林茂自然无须太过小心。

  余者工坊的、船坊的、炮坊的主事多半是未入流的吏员,林茂更加不用在乎他们。

  不过孙家在海参崴的商馆掌柜林茂还是得小心应付着。

  按照此时的规矩,在正式开席之前,林茂将儿子抱了出来,准备让这四位“德高望重”之人说几句,按照林茂的意思,无非是借借他们的“吉言”,抑或都是得道的“高僧”、“宿儒”,或者自的“煌煌之气”多少也能给儿子加持,当然了,这些话是不能在明面上说出来的。

  “镇守使大人,我之前与您所说的话……”

  林茂一愣,半晌才想到他说的是让潘国光做自己儿子“教父”的事,他这几也在左思右想,权衡此事的利弊,他不知道的是,所谓做“教父”,实际上是潘国光今后要担负起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基督徒的使命,他还以为仅仅是收为义子而已。

  而那潘国光是大汗最器重的瀚海国最高学府瀚海大学的教授,一学问是不用说了,按照吏部孙秀节的说法,那可是国子监的教授,可以到宫里给皇帝上课的人,这样的人物虽然是一个不类中华人士的“西夷”,终究不是一般的人。

  何况潘国光此人材高大,平素都是黑色的长衫加白色的褂子、裤子,一头黑发乌黑油亮,面相英俊,听说还出于那甚罗马教廷所办的神学院,这样的人物能做自己儿子的义父当然求之不得。

  大汗说毕方济一人就相当于三千骑或者巡抚,那潘国光大小也能与镇守使相比吧。

  “毕大人费心了,末将岂有不同意的,还请大人赐名”

  “哦?”,毕方济心里高兴,这可是他在海参崴发展的第一个高官的子弟,与潘国光不同的是,他自从来到大明以后便是一标准士子的打扮,头上戴的也是唐巾。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给林茂。

  “保禄?”

  林茂见了,原本以为眼前这位精通中华、西洋两大学问的“祭酒”能给他儿子取一个多么好听的名字,没想到是这个,不过他面上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多谢大人赐名”

  其实,此“保禄”实乃“保罗”也,毕方济在大明收的众多教徒多半也是这个名字。

  为了入乡随俗,毕方济多半以“保禄”名之。

  林茂将儿子抱到罗秀面前,恭恭敬敬说道:“请大师过目”

  让伯力省巡抚罗承志的叔叔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他是不敢的。

  罗秀虽是汉人,却醉心于萨满教,他仔细研究过道教,又精通儒家典籍,平素放dàng)不羁,最后认为萨满教最适合自己。

  罗秀虽然放dàng)不羁,不过对于罗家在瀚海国的地位那是门清的,不知不觉也站在尼堪这边说话,像林茂这种镇守一方的大将自然要站在“皇亲国戚”一方进行抚慰。

  “此子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双目炯炯有神,遇人落落大方,与寻常孩童颇有不同,这是跟随我十多年的一串河珠,如今就便宜此子了”

  林茂赶紧谢过,恭恭敬敬接过串珠,这可是索伦人最有智慧的萨满上的东西,别的不说,这串珠上面附带的灵气就不一般。

  等走到冲虚子面前,等林茂将自己儿子的生辰八字、出的地方等细节说了,老道长闭上眼睛默默盘算了一会儿。

  半晌,他才睁开眼睛,眼里露出的精光让林茂也不打了一个寒颤。

  “此子五行缺土,不宜长期待在海边,他的辈分是泽字,又姓林,水、木本来就不缺,加上这两字,尚有过溢之虞,更需厚土压制……”

  说到这里他凑近林茂轻声说道:“林将军,贫道跟你说实话,此子虽不怕人,不过眼神游离,人中短平,恐非福厚之人,取名若是中正平和的话势不能久持”

  林茂闻言一惊,几人中,实际上他最在乎的便是此道,以前在归服堡三清观时,此人虽不是主持,不过主持对他还以弟子礼相待,相传是真正的得道高人。

  “如何化解?”,他赶紧问道,声音也很小,还略微有些颤抖。

  “就叫林泽垢吧,污垢的垢,有此字压着,当无大碍”

  林茂给他鞠了一躬,“多谢道长”

  他最后来到韩承影面前是有些心不在焉,此时韩承影心里有些恼火,自己堂堂一个辽东大儒,竟然位居西夷、蛮夷、牛鼻子之后,是可忍孰不可忍,幸亏他平素很是在意养气,强自压住了。

  此时的读书人,除了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对于医道、佛经、道家经典都有些研究,他若无其事地瞧过小儿后心里也耸然一惊,面上却淡淡如水。

  “次子骨骼清奇,天庭饱满,不过五行缺土,金火虽不缺,不过木水过多,也有掩映之虞,不如叫匀,林泽匀,总能保持上下冲和”

  此时林茂已经心不在焉了,口里还是说道:“多谢先生”

  ……

  当晚,当教堂的钟声敲响,三清观的鼓声响起,林家却在一片慌乱中开始了晚宴,当晚宴匆匆结束后,林茂深吸了一口气,进入书房磨蹭了很久,终于写就了一份书信。

  没多久,远在赤塔的尼堪接到了这封信,他也陷入了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