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傻子的燃情岁月 > 173.公司化的工厂架构

  在美美组织考察旧机床的时候,刘健已经和赵各庄的村委谈妥了厂房租赁协议。

  价格当然是大家都可以接受,赵各庄村委会也答应,在土地价格没有大幅度波动的时候,不调整租赁价格。

  刘健就是有这么一个好处,只要他明白了自己要干什么的时候,就会为达到目的,想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主意来,可以说有些不择手段。

  他愿意跟着美美干,就是因为美美可以给他很大的发挥空间,只要结果,不要过程。

  美美是姚远教出来的,姚远自然就比美美老练多了。这让他感觉,跟着姚远干,比跟美美干还痛快。

  直到刘健和村委会商讨了所有细节,签租赁协议的时候,姚远才露面。协议签订之后,姚远请客,大家加深一下感情。

  那个时候,可能是因为大家的物质生活还不是很丰富吧,从上到下的都喜欢喝酒。而且,大家在酒宴上喝的越多,似乎感情就越深厚,不把自己喝醉,似乎就不够意思,对不住主人家的一番心意似的。

  姚远在刘健陪同下,把村委会的干部们都给灌了个七荤八素,他们也喝的回不了家了。

  可是,从此以后,姚远在赵各庄的工厂就异常顺利,没有人再找什么麻烦。

  姚远当然不能整天这么陪着村干部们喝酒,他还有别的事情呢。

  这时候,就看出公关部的好处来了,他们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和酒量,就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全给办了。

  那时候姚远设公关部,可不仅仅是为了协调与相关单位、机关的关系,也是为了对付喝酒。

  公关部里专门有那么几个酒量大,说话好的男女,被姚远安上些经理、主任、厂长一类的虚职,来应付各方面的酒宴,这也算是那时代的一个特色吧。

  而他公关部这些手下,都是美美在矿机的时候,发掘的人才。

  矿机新老大黄仲焕不知道这些人有用,把他们当做不劳而获的吃货,都发配到生产一线去了。等他发现这些人的价值的时候,人家早就不给他当兵,跟着姚远干去了。

  随着美美带人在外地不断转悠,一台台的旧设备也被拉到厂里来,机加车间的阵容也在一天天扩大。

  管机加车间的,也是矿机过来的一个车间主任,属于美美这条线上的,黄仲焕来了受排挤靠边站的。

  这人只有三十来岁,看着年青,却是从生产一线一步步干上来的,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过来,就拉来几个技术工人,都是过去跟他干的弟兄。

  有姚远在后面做技术支持,有这几个技术工人做骨干,剩下的所有人员,大家一起上阵,车间从电器布线到设备安装,进行的也十分顺利。只是他们缺乏现在的风镐、电锤、牵引机等机械化工具,大部分都要靠人工,大家吃不少苦头,累了一些。

  那时候的人们,还不像现在这样,有太累的活就等着机械来完成,没有对机械的依靠心理。自己锤打地坑,靠人力移动笨重机床,在他们看来都是正常行为,所以也就没什么好抱怨。

  机加车间在一天天成型,另外两个车间需要的设备少一些,准备起来就容易多了,只敷设的主要线路,电焊、氩弧焊、气焊、卷板、裁板、折弯一类设备,价值不高,都买新的都没问题。

  虽然从矿机挖来了不少人,可这好歹的也是个设备制造工厂,需要的人数还是远远不够,只能从附近的农村招募工人。

  这些刚扔了锄把子的农民,从来没有进入过工厂,甚至好多连机加设备都没见过,图纸是啥玩艺儿都不知道,是无法从事车、铣、钻、磨一类需要技术的工种的,就是电气铆焊,他们也干不了。

  针对这个情况,姚远结合过去他见过的乡镇企业培养工人的办法,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方案。他在帮小慧搞那些企业的时候,也曾经将自己这个方案运用到培养人才上,效果还是不错的。

  他不会像国企那样,实行师徒传帮带的办法。那样太慢了,再说他也没有那么多熟练技术工人。

  他就生产几样设备,这就决定了他的每一台机床,需要加工的产品样式不多,就那么固定的几件东西。

  工人用不着样样精通。你在这一台机床上工作,只要记住这台机床加工的这几样东西就可以。

  每一个工件需要加工哪几个部位,都加工到什么程度?不需要看图纸,记住工件就行。

  至于要加工到什么程度,你学会用给你的尺子就行。如果你连尺子都不会用,那你也用不了机床。这么笨的人,你还是找地方凉快去吧,别在我这儿给我耽误事。

  他这是把复杂的机械加工,转换成南方工厂不需要技术的流水线作业的形式。

  这个形式,不是他发明的,是后来的乡企,因为缺乏技术工人,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的,最有效的办法,被他提前给拿过来,用上了。

  当然了,这个办法就需要有懂行的技术工人在一旁监督,随时指导这些外行。

  姚远就把从矿机过来的,有限的几个技术工人用上了。让他们脱产,专门负责传帮带。每一个机加工种,都至少配备一个技术工人,他们不但要传帮带那些生瓜蛋子,还要负责产品的质量检测,出了问题,追责只到技术工人,不问下面,逼着每一个工种都必须出合格品。

  这就与国企正规的生产车间完全不一样了。

  这些技术工人,就自然形成了工厂的质量管理团队。

  另外一个团队,就是生产管理团队了。

  他不需要那么多管理人员,一个车间,有一个脱产的车间主任就够了,负责工期安排,工件调度。

  一个车间,每天需要交货那些产品,这些产品都在哪个工序,谁那里需要加快进度,那个工序需要为急活让路。就这么点事儿,还用得着整好几个来管吗?一个人足够了。

  而且,搞生产就得稳准狠,一个人说了算,不需要别人在后面胡说八道,也不需要各人考虑各人的那一摊,这才能在车间领导者脑子里,形成全盘计划,综合分析,得出最接近正确的生产安排。

  如果你做车间主任,连这点能力都没有,那你就不是称职的,换别人做就可以了。

  然后,在三个车间主任上面,他才社一个生产部长,负责协调三个车间的生产进度。

  剩下的财会、仓储、统计这一些功能,他就全部划归公司了。

  这样,生产功能就被完全独立划分出来,再不用考虑其他的乱七八糟,只安心保质保量地把产品干出来就行了。

  做为公司总经理的美美,手底下的部门就复杂了。除了从生产部门划拨过来的职能部门以外,为确保产品质量,就得有一个质量部,从每一个工件的检验,到整机总成出厂,都要通过质量部。

  而分布在车间里的那些技术工人,既要保证工件质量,又要保证生产进度,是受生产部和质量部双向管理的。

  另外,就是姚远说的,生产过程,不是一个纯粹的质量过程,还要考虑实用,不能因为无限地追求质量,而成倍地增加生产成本。

  这就是质量部的最终职责,保证产品到客户手里,使用中不出问题,同时也要尽量去降低生产成本。

  这事儿听着容易,实际做起来很难,包括工艺材料协调,技术数据优化,还包括经验判断,区分客户分类,相当复杂。

  所以,美美这个质量部的部长,也得是个既懂技术,又有生产经验的高手。

  其实,矿机这种高手还真不少,只是限于体制,大多被埋没了。

  美美在管理矿机的时候,就很注重发掘这类人才,这也是受了姚远对她说教的影响。

  所以,当她需要一个质量部长的时候,她闭着眼都能想到好几个,很快就把人家挖过来了。

  同样,生产部长也不是国企的模式,也像质量部长一样,需要全面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

  有时候,合理的情况下,质量部长能够和生产部长互换,都能胜任对方的工作,才算合格。这样,才能互相体谅对方的难处,做到质量和生产双方不产生矛盾。

  无疑,美美可以找到这样的人选,保证她管理下的车间生产、质量两不误。

  还有,就是美美直属的办公室,得设一个主任,负责公司所有场所的卫生、安全一类杂务,还得管理仓储、材料、采购、发货,与各部门协调,这个办公室主任也不好当。

  但美美有人啊,刘夏一直跟着她做办公室主任呢,这人只要被别人重视了,工作热情和能力都有。原先在厂办公室不被重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后来求抗抗说情,就到美美身边干办公室主任了。

  美美被排挤出主要领导圈子,她的日子当然也不好过。听说美美到了姚远这里,她自己就跑过来了。

  她是抗抗的好朋友啊,当然知道姚远的能力。只要跟着姚远可以挣钱,她才不管公职不公职呢。

  除了以上部门,还有一个机电技术部。这个部门,是姚远根据以往的经验,结合国外企业的管理方式,提出建议,美美才把技术支持部,改为机电技术部的。

  这个部门,与国企技术部门的区别就在于,把过去技术部门单纯的技术支持,另外附加了一个设备维修管理功能。

  其实,工厂的设备、设施修理,本来就是一个要求懂一定机械和电器原理的技术工作,让没有太多专业知识的工人来做,根本就做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