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荣华路之我不为刀俎 > 第332章 将帅生间隙

  杨通文虽然没有进过武学,但是善于接受新思想,非常佩服夺取海州的魏胜。魏胜发明了霹雳炮,以**填铁筒内,塞以碎石,置炮车上。遇敌引火发药,碎石可击出200步,杀伤敌人。

  魏胜制造了数十辆炮车,行军时用两人推车,宿营时则将炮车排列一周,当作营势。敌人距远,用炮轰击;敌人临近,则由刀斧手从阵中突击奋杀。有了新的火器,魏胜率部曾经击退了完颜亮的十万大军。

  海州战例杨通文颇有研究,在打攻坚战上已经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当年先祖杨晟台起义攻打文溪寨的时候,率先使用先炮兵轰击,再步兵进攻,杨通文加以发扬光大。杨通文集中了所有的火炮,对着宿州城猛烈开火,城墙被炸得到处是缺口,城门炸得粉碎,碎片四处飞溅。

  护城河怎么过去啊?总不能飞过去吧?杨通文又在思索了。突然他想到家乡的竹排,可以解决这个难题。他立即调遣一部分士兵赶紧在上中伐木取竹,命工匠并排扎好,投入河中,如履平地。

  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乘着竹木排轻松的进入了城中,一番厮杀之后,占领了城头,吊桥缓缓的降落在护城河之上。

  杨通文令旗一挥,上万的骑兵冲进了城内,随后轻火器营也紧跟其后。在将士们的英勇奋战下,不到一个时辰,城池被攻破了。

  城破之后,一直按兵不动、看热闹的邵宏渊之部才投入战斗,收拾残局。在两路宋军的夹击下,金兵伤亡惨重,只有守将模里蔑陀带着少部分金兵逃脱了,宿州收复。

  攻克宿州令孝宗大受鼓舞,亲书御诏嘉奖将士:“近日边报,中外鼓舞,十年来无此克捷!”授封李显忠开府仪同三司、殿前都指挥使职,升李显忠为淮南、京东、河北招抚使,节制各路兵马。邵宏渊为副使,职位在李显忠之下,觉得很没有面子,向张俊表示拒绝接受李显忠的节制,糊涂的张浚则迁就了他的要求,邵宏渊更加肆无忌惮。

  前线两将矛盾却趋于激化,李显忠与邵宏渊在宿州府库赏赐的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邵宏渊打算开仓犒赏将士,李显忠不同意,只以现钞奖励士兵,并移军出城而屯。当时南宋军队都是吃饱拿足的骄兵悍将,一经挑唆,人心立刻浮动,李显忠与邵宏渊的矛盾也愈深。

  十四日,李显忠、邵宏渊合军攻符离城,李显忠击退出城迎战的金军后,攻破北门,斩守城金军数千人,十六日攻克符离城。李显忠向张浚推介了杨通文为都统制元帅,接管邵宏渊的兵马,张浚以为杨通文资历尚浅,才打了几个胜仗,不足以服众,否决了培李显忠的建议。

  十八日,孝宗诏令邵宏渊受李显忠节制,因邵宏渊不服,复改命邵宏渊与李显忠分统所部,致使宋军无统帅,各自为战,严重削弱了战斗力。杨通文很是沮丧,明明看到了邵宏渊的自负和软弱,却又不可奈何,自己破格升迁的希望成了泡影是小事,邵宏渊如此鸡肠小肚,一错再错,必会铸成大祸。

  杨通文早在攻克了虹县城之后,就看到了宋军潜在的危机,上书兵部,请求火速从石阡县十万屯调集五万苗兵,归自己统领。张宣将奏折上呈给宋孝宗,没有想到孝宗皇帝竟说:“一个小小的武状元,竟然来指挥朕如何打仗,不知道天高地厚!”断然拒绝了杨通文的请求。

  连续遭到打击,杨通文心灰意冷,寻思道:没有我杨家将,宋廷想恢复中原,做梦去吧!赵家天子万万年,万个毛!换朝不换将,没有你赵家皇帝,我杨家将就不能活了?东边不亮,西边亮,等打完了这一仗,我得为自己的以后盘算盘算才是。

  二十一日,金将纥石烈志宁率精骑万余,自睢阳反攻符离,邵宏渊想整死李显忠,不战而退。李显忠孤军奋战,将其击退。次日,金军又增兵数万来攻打李显忠之部,李显忠要求邵宏渊出兵合力夹击。

  邵宏渊对封赏之事一直耿耿于怀,故意按兵不动,在城内优哉游哉,并且散布流言蜚语,大说风凉话:“这大热的天,摇着扇子还嫌不凉快,何况在大日头下披甲苦战!”

  于是,城内城外的宋营气氛沉闷,纪律涣散、军心动摇,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城外的李显忠孤军力战,杨通文率他的亲军和骑兵来回冲击,阵斩金兵5000余,还不及歇息,烈日炎炎,丝毫不能撼动宋军的斗志。

  不久,金军的十万主力赶到了,对宋军发起猛攻,敌众我寡,火炮没有了炮弹,只好近战。没有了炮火优势的李显忠部队失利,无奈退入城中。金军继续增兵,再次攻城,李显忠下令宋军用强弓射退了金军。金兵留下无数尸体,退至城外的树林中。

  当夜,建康中军统制周宏擂鼓大呼金兵来攻,随后与邵宏渊之子邵世雄、殿前司马军统制左士渊、统领李彦孚等,各率所部逃遁。

  殿前司前军统制张训通、马军司统制张师颜、池州统制荔泽、建康府统制张渊等见李显忠、邵宏渊不和,也率所部逃遁,宋军遂不战自溃。

  二十三日,金军乘势攻城,李显忠率部杀敌两千余人,终于难阻宋军溃败。

  邵宏渊畏战欲逃,李显忠恐孤军难守,叹道:"老天未欲平中原耶何苦阻挠如此!”于是在夜幕的掩护下,李显忠也率部撤退,还没有走出行多远,风声鹤唳的宋军就全线崩溃了,军资器械在撤退途中丧失殆尽。

  二十四日,金军发现宿州城成了一座空城,乘势追击,宋军溃败,被斩4000余人,溺水死者不计其数。不知底细的金军也因伤亡过重,没有贸然追击,宋军才在淮河一线站住了脚跟。

  宿州治所符离县,故此战史称“符离之战”。两路宋军十余万人在符离溃败,狼狈不堪的逃回淮水地区,沉重打击宋孝宗的雄心壮志。他开始在战和之间摇摆不定,降张浚为江淮宣抚使,都督两淮防线,抵挡金军南下。

  六月,孝宗让主和派代表汤思退复出,七月让其担任右相。同时,主战派大臣张焘、辛次膺、王十朋等相继出朝。八月恢复张俊都督江淮军马的职务,并采纳汤思退的建议,派淮西安抚使干办公事卢仲贤前往金军大营议和。

  十一月,卢仲贤从金国带来了议和条件:宋帝与金帝改为叔侄关系,宋朝归还备战的海、泗、唐、邓四州,归还降宋的金人,补纳绍兴末年以来的岁币。

  南宋方面对战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终孝宗决定继续议和。十二月,陈伯康因病辞相,汤思退升为左相,张俊为右相。

  隆兴二年正月,金朝方面再次来函,但要价太高,口气太大。右仆射张浚上奏反对议和,请求迁都建康,以图进兵,孝宗准奏,传谕制止议和。孝宗在主战派的鼓动下,将卢仲贤以擅许四州的罪名除名,编管郴州,改派胡昉出使金营,扬言宋朝拒绝归还四州,和议陷入僵局。

  孝宗令张浚巡视两淮,全力备战,准备与金军决一雌雄。汤思退深为不安,上疏力辩,排斥主战派张浚,纠合党攻击张浚“名曰守备,守未必备,名曰治兵,兵未必精”。没有主见的孝宗于四月紧急召张浚入朝,罢免他的右相职位。四个月后,张浚死在离京途中,至此孝宗完全倒向了主和派一方。

  六月,孝宗命令湖北京西制置使虞允文放弃唐、邓两州,虞允文拒绝执行,于是被撤职降知平江府。七月,海、泗两州宋军撤退。九月,孝宗命汤思退都督江淮军马,杨存中以副都督协助对军事一窍不通的汤思退。

  汤思退何许人也?秦桧之同党也,他与金人暗通,要求金军重兵迫和。十月,金国再度发兵南侵,乌禄遣仆散忠义挥师南下,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毫无准备的宋军两淮防线。

  十一月,楚州、濠州和滁州相继失守,长江防线再度告急。汤思退主张放弃两淮,退守长江,尽快与金议和。

  而孝宗此时听说金人议和漫天要价,便激愤的表示:“有以国毙,也不屈从。”朝中大臣群情激愤,纷纷谴责汤思退撤兵议和之罪。南宋抗金呼声再次高涨。

  十一月,孝宗罢免汤思退,贬至永州居住。太学生张观等七十二人上疏请斩汤思退及其同党王之望等,汤思退在流贬途中闻讯,惊悸而死。

  陈伯康再次被任命为左相,主持大局。但宋军一再处于劣势,在战场上不争气,底气不足的孝宗不得不再派王抃为使者与仆散忠义议和。

  金国皇帝乌禄见以战迫和之目的基本达到,便停止进攻,重开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