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荣华路之我不为刀俎 > “中国庞贝古城”消失之谜

  【关键词】十万古田,蝗灾,屠杀,移民

  【摘要】湖南城步境内的十万古田被学界称为“中国庞贝古城”,是湖南乃至全国罕见的灾难性历史文化遗存,该地区的居民、城镇(寨)消失与明朝、清朝长期以来残酷镇压少数民族起义的政策有关,并不是在清朝咸丰年间突然蒸发的。古田城镇(寨)消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多次农民起义有紧密联系,它的神秘消失源于两次血腥屠杀和一次大规模的军事移民强迁行动。

  湘桂边界的十万古田位于湖南省城步县汀坪乡和白毛坪镇交界处,南与广西资源县车田乡相邻,面积约9万亩(不包括广西5.5万亩古田区域)。笔者五年前随白毛坪中学团队前往古田地区,与该校的文史组、生物标本组、地理组等六个组,一道对十万古田进行为期一天的科学考察。

  在中古田,圆形古城址、护城河、古驿道、废弃梯田、水渠等呈现在眼前。由于溪流纵横、遍布沼泽、海拨高、道路不便、苔藓密布,十万古田成了荒芜人烟的地方,是湖南省乃至全国罕见的灾难性历史文化遗存,堪称“中国的庞贝古城”。

  偌大的十万古田古城、古镇(寨)、居民到哪去了呢?据现有官方观点与古田守护者易宁鸿介绍,据说是咸丰年十一年,该地爆发蝗灾和瘟疫导致古城消失的,“蝗灾说”实在匪夷所思。

  笔者查阅了《宝庆府志》、《城步县志》、《永宁州志》等地方志,都没有城步、资源两县关于古田山区有大面积蝗灾的记录,又走访了离十万古田约20公里的白毛坪镇坳岭村、汀坪乡大河村村民,均无蝗灾的传说。

  十万古田植被丰富,鸟类、蛙类繁多,又是“西伯利亚——中国——南澳大利亚”候鸟迁徒的通道之一,它们都是蝗虫的天敌。

  蝗虫活跃在海拔700米以下平原或丘陵的干旱地区,大面积爆发蝗灾可能性很大,越干旱,蝗灾就越严重。而湿热的古田山区平均海拔1680米以上,一年中有200天以上均大雾天气,因而从生物学、地理学角度来说,“蝗灾说”显然不能成立。

  笔者以为,古田居民、城镇(寨)消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明朝、清朝长期以来残酷镇压少数民族起义的政策有关。并不是在清朝咸丰年间突然蒸发的,相反与多次农民起义有紧密联系,古田地区城镇(寨)消失源于两次血腥屠杀和一次大规模的军事移民强迁行动。

  从明朝朱元璋开国(1368年)到城步苗区“改土归流”(1502年),城步苗民地区及广西古田县①(洪武元年,改古县为古田县)成为了明朝的心腹之患,明朝多次调集大军实行镇压,见之于史书、方志的苗族起义(不包与广西古田农民义军协同作战的)叛乱多达十六起。

  由于阶级矛盾加剧,与此同时,明朝全国发生了一百多次农民起义,包括城步境内的“蒙李”苗民起义、广西境内的五次农民起义(以覃万贤和韦朝威、韦银豹和黄朝猛领导的古田起义规模最大)。

  据《武冈州乡土毒·瑶种志》记载:明洪武四年武冈中州侗蛮杨清甫反。洪武二十四年武冈苗叛。永乐十一年武冈苗叛。正统元年横岭苗劫绥宁,正统十四年苗叛,新宁侗苗杨文伯应之。

  景泰元年,苗寇占武冈,杨友遣绥宁县丞冯旺抚降之。景泰二年十一月广通壬微蝶阳宗壬微措反,诸苗复叛,陈友败于苗于武冈之千田。

  景泰二年十二月,诸苗受微旨以众二千从蒙能攻武冈,总督王来,总兵梁瑶等连战破之,蒙能攻入广西称蒙王,景泰五年二月,蒙能率五万余人,浩浩荡荡打回黔东,屡败官兵。

  景泰三年二月,蒙能攻打平溪卫牺牲,由芷江麻城苗族农民李天保继为首领,称“武烈王”,以城步长安坪、古田山为根据地,对抗明政府。

  同年十一月,明廷命南和伯方瑛为总兵官,调兵7万余人“围剿”,鏖战多年,直到天顺四年才算平息。李天保被俘后在北京遇害。这次起义几起几落,长达24年,是苗族人民古代斗争史中最壮丽的篇章之一。

  天顺三年七月,右布政马谨同参将李震剿武冈苗,擒杨光拳。天顺七年巡抚王俭,总兵李振,巡按郑泰谦俱以苗变,巡视武冈要害。

  成化二年,苗寇劫武冈,守备庄荣破之。成化十二年武冈壬戊,李振大破叛苗。成化十三年武冈苗作乱,署部督合法事**平之………

  据《明史》记载,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朝廷征南将军杨文、广西都指挥韩观军共同镇压韦朝威、覃万贤领导的苗瑶起义军,18360余义军和家属8280余人被杀害,韦朝威、覃万贤战死。

  起义进入低潮,古田义军被没有被吓住。在韦朝威之子韦银豹等人的领导下,继续反对朝廷的暴政,得到城步境内苗瑶人民的积极响应。

  时隔十年之后,城步境内发生农民大起义。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年)②,李再万举行苗民起义,湖南、广西的壮、苗、瑶、侗等民族纷纷加入,义军不但势众,且地域广阔,实力不可小觑,极大震动了明廷中央政府。

  明廷迅速调集湘、桂、黔三省兵力65000余人,由湖南巡抚闫仲宇、总兵徐琦③带领,分三路进剿,动用军粮500多万公斤,历时一年,才将这次起义镇压。这一次明军大屠杀,杀义军二万,俘虏义军家属五万余,古田地区人口锐减。

  第一次大屠杀在城步人民流传数百年的《苗款》④(岳麓书社2004年版,银龙编纂)得到了相关的应证,《苗款》如是记载:“带兵十万,比城步的人口多几倍,大兵到来杀不尽,洪水到来打烂田,收着大阳峒,收着小阳峒,收了八十二个头头的人头。头发盖得屋,人头砌得街,血水流成河,大屋无人住,妇家无人要,小孩无人养,走的走,杀的杀,投的投……”

  从以上历史看出,明朝为剿灭苗民、瑶民的起义,屠杀起义军、苗民是杀红了眼,以绝后患。十万古田根据地势和地理位置应该是起义军的中心营地,古城应当是剿灭起义军后屠城或烧毁后,繁华的古田城(寨)一度变成“鬼城”废弃的。

  古田第一次大规模屠城(寨)之后,可是官军并没有积极采取妥善的安抚政策,随后又撤出了古田山区。为了便于管理城步寨,明廷首次在城步正式立县,废除土司,采用流官制度,丈量土地,收取租税,试图完全割裂湖广边界的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与往来,收效甚微。

  古田地区第二次被屠杀,则和獞人韦银豹、黄朝猛起义有关。广西韦银豹起义军活跃在湖广崇山峻岭中,曾一度攻入广西的省城桂林,湖广的武同、城步也是韦银豹起义军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以古田、义宁、永福为根据地、方圆六百公里的农民政权,城步县(寨)古田山的苗瑶人民也参与了其中(见《明代广西古田农民起义》,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1期)。

  嘉庆三十九年(1560年),古田瑶攻克城步。四十五年,古田瑶再次攻克城步(见《城步县志大事记》)。

  隆庆年间,古田地区又一次面临灾难。穆宗皇帝坐不住了,“四年,朝议推江西按察使殷正茂以都御史授节钺,诸路汉土官兵一十四万属之,总兵官俞大猷分七哨,以四年十二月朔进讨。”明军步步推进,血洗古田起义军根据地,“(韦)银豹、(黄)朝猛皆就戮,余贼擒斩万计⑤”,俘虏数以万计,古田人口急剧下降。

  隆庆五年(1571年),因其兄韦银站等人的出卖,韦银豹、韦扶壮在古田被明军俘虏,送往北京处斩,长达80年的古田农民起义宣告失败。

  经过这两次屠杀,古田地区人民再也没有能力组织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古田地区的人口、经济不复从前,逐渐荒凉起来。

  咸丰六年(1856年)9月太平天国发生天京(南京)杨、韦事变后,翼王石达开受到天王洪秀全的猜忌,被迫于1857年6月率领20万大军出走,转战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于咸丰九年正月三十日(1859年3月4日)进入湖南境内。

  四月八日,3万太平军前锋抵达宝庆城南,安营扎寨,准备攻城。二十二日,石达开所率主力部队由祁阳进入宝庆之谷洲、杨伯山、檀江桥一带,大本营驻东乡泥湾朱家大屋后山,分屯歇场岭、七星岩、燕子岩、渡头桥等地,“遍扎营垒,连营数十里,皆掘壕深丈余,宽2丈,中插竹签,外铺巨木,发巨炮击城,子落瓦屋,轰然有声”⑥,对宝庆府城形成围困之势。

  太平军围攻宝庆府90余天,因湘军的及时回援,太平军以失败告终。在宝庆籍将领龚继昌等人的追击下,分两路,一路由东安撤退,另一路沿城步境内的湖广驿道,经古田地区撤回广西老巢。

  不甘失败的石达开于1860年十月四日,再次领兵进入城步县城,杀知县安和⑦,占据城步一个星期,湘军追剿,太平军于十一日撤离城步。

  镇压了太平天国、咸同起义之后,为了永绝后患,震慑湖广少数民族啸聚山林,镇守辰沅州、兼任长胜水师的湘军提督龚继昌⑧在清朝廷的授意下,采取安抚为主、迁移为辅的政策,将古田地区的居民有序地迁移到了平地或丘陵地带,修复湖广驿道,恢复生产,捐资兴建学馆、孔圣文庙,实施儒化教育,成效显著。

  丙辰年(1886),城步大饥⑨,龚继昌出资,从辰沅州运大米回城步,生者给棉被,死者给棺材,深得民心,移民行动落到实处。

  自此,多次作为农民起义中心的古田地区大批的古城(寨)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无人区,人类在此生产生活二千余年的家园成了一个个美丽动人乃至悲壮的传说。

  十万古田古城(寨)消亡之谜有待进一步考证,随着更深入的考古发掘浮出水面,她那神秘面纱终将揭开。

  参考资料

  ①、⑤《永宁州志》,高华、联日丰、刘汉镇修纂,清光绪版,北京国家图书馆藏书

  ②《湖南通志·武备·苗防三》

  ③、⑦《城步县志大事记》,段志强主编,岳麓书社,1996年

  ④《苗款》,银龙主编,岳麓书社2004年

  ⑥《宝庆府志·大事记》

  ⑧《湖湘文化大词典》上卷

  ⑨《龚氏族谱》,祝青松、龚盛阶主编,1910年

  声明: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作者联系方式:15973977209微信zhujungang08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