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最爽新人生 > 1012.国内电影市场

  尽管拥有居世界第二位的电影银幕数量,未来更是有超过12000块银幕,但是按照人均银幕数量来说,我国仍是世界上银幕最缺乏的主要地区。米国大约平均7800人即拥有一块大银幕,而国内仅为每112000人一块。在国内,有很多五十万至百万人口的城市甚至还没有一块现代电影银幕。若是想要在人均拥有量上与米国比肩,那么国内将不得不再开设160000块银幕。

  因为国内大多数综合影院均是在10年前后建成的,其影院设施非常现代化并且技术领先。在差不多12000块大银幕中,有10000多块是有数字投影的,并且,约7000块配置了3d技术。在国内,45家商业电影连锁企业运营着约3300家电影院,其中有2200家进行每日票房报告。

  总体说来,等到12年前6个月,将会有有1286个影院创造了票房销售超过百万人民币的成绩,并且,有约100家电影院在头半年中销售票房超过了百万美元。

  而在13年早些时候,新to谅解备忘录达成之前,可参与收入分成的进口电影依据电影制作的实际成本仅可从其总票房收入中获得13至约175。“总票房收入”是由相关部门决定的。

  这一数据不用多说,肯定是相对较少的,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国内电影院有大量瞒报情况。在to谅解备忘录达成前,如果一部分成的好莱坞电影票房收入不足4500万元,其将仅获得报告收入的13。那些总收入超过4500万元的电影将获得谅解备忘录达成后,分成电影才可以直接获得总票房收入的25。

  而且在国内上映电影也不简单。

  每部电影的上映时间是由广垫总局下属的政府办公室决定的。在一部电影获得上映日期前,该影片的终版须经电影局审批。获批后,发行方将该片提交电影放映发行协会谋求获得上映日期。发行方、放映方、协会有时甚至是电影局之间就放映日期进行多方谈判。

  仅在协会发放相应的放映许可证与通知后,影片才算正式排定日期,排期可能拖到影片上映前几天才敲定。电影越大,其迅速获批与获得排期的难度就越大,对于引进电影更是如此。好莱坞大型制片厂只能对这一排期程序逆来顺受,自己根本说不上话,因为他们不是发行方。而对于外国买断电影来说,本地发行方发挥的作用有限,而对于本地电影来说,本地发行方对于其电影的排期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而一经电影局批准,影片将交由特定本地制片厂配音、配字幕及拷贝。对于引进分成电影,外国电影制片厂须对这项服务付费,对于买断电影,这项费用通常由本地发行方支付。在国内,电影的大多数营销宣传活动始于这一阶段。在电影排期确定前,花钱做市场营销是没有意义的。这一过程通常使得在国内对一部影片进行营销宣传的时间比大多数其他地区要少。

  12年之前,大多电影发行还采用实体正片拷贝的方式。但自12年早期起,拷贝的方式越来越少见,最主要的原因是,几乎所有的影院现在只进行数字投影。每一样片拷贝须花费10000元软妹币,因为太贵而已经被淘汰。低预算买断电影通常的获播率很有限,但是缘于数字发行的上映成本更低,现在这些低预算买断电影更广泛地上映成为了可能。

  在实体拷贝的全盛时期,一次大范围放映通常意味着几百套拷贝样片。最大的一次实体拷贝放映——《变形金刚2》共做了差不多700套拷贝。而在未来,一次大范围的放映可覆盖超过2200家影院。不足1000家影院还在进行实体拷贝放映,它们大多是单银幕的老电影院,放映通常仅在首次数字版本放映后放映几天或几个星期,因此它们并不能对一部电影的总收入做多大贡献。在12年的所有进口电影中,除了4套非数字的ia版《黑暗骑士崛起》外,几乎没有一部使用拷贝方式。

  一部影片的数字拷贝仅在影院有适当的数字密钥时才可以投放。所有的密钥均由中影集团发放与管理。密钥每15天便过期。通常,一部大片的密钥可以展期,并且享受30日的首次大范围公映,大范围公映后通常接着2周的有限公映延展期。有时,有强大支撑因素的影片可以获得2次甚或多次展期。比如,《碟中谍4》处于前十的时间长达7周。该部影片整个放映期间从1月28日至3月31日,达64天。这部影片与《盗梦空间》一起,成为继《阿凡达》后上映时间最长的影片。

  《碟中谍4》口碑很好,使得其在创纪录的首映周末后,票房翻了6番。但是《阿凡达》才是票房翻番之王。自10年1月4日上映后,直到5月份还有多家影院仍在放映这部电影。个别影院甚至在10年11月还在放映该片。

  大体上说,好莱坞的制片厂为其在国内影院放映的影片的营销与广告费用买单,而中影或华夏为拷贝付款。但是,为保护本地电影,制片厂仅被许可在互联网与户外场所进行有限的广告活动。好莱坞电影的直接电视广告宣传是不允许的,而这恰恰是在国内推广电影最有效的方式。而因为电视广告对于本地电影来说相对太过昂贵,很少看到电视中播放本地电影。在国内营销一部电影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互联网广告及在电影院中做广告。

  截止到周方远重生前为止,最大型的营销宣传活动属于《阿凡达》、《变形金刚3》与《泰坦尼克3d版》。

  人流与车流大的都市地区常常可以看到好莱坞主力电影的户外条幅或广告牌。虽然不能在有线电视上播放广告,但是索尼等制片厂经常在地铁内的广告屏幕上播放电影片段。报道称,宣传《黑衣人3》时,做这样的广告,2周花费约为800000元。

  而关于票房报告,国内目前仅有3条常规票房报告渠道,但是它们的数据非常有限,不是非常精确,也不是非常权威。前世,国内各大电影网站自08年起一直报告本周排名前十,声称它们的数据是从广垫总局或电影局下属的组织获得的。每周二,在国内最流行的社交媒体——微博上也能找到票房数据。

  各种报告渠道的数字通常彼此略有不同。那么,以哪一个数字为准呢?每一个都可为准,因为归根到底所有报告的数字都只是估算。他们所报告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因为只有专项资金办公室有日和周原始票房数据。

  专项资金办公室有一个全国范围的影院计算机售票计数系统,覆盖国内大多数商业影院。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674家销售情况最好的剧院受该系统的实时记录。这部分一般可覆盖一部电影票房总收入的70%。其他一千多家影院可以进行日终或次日票房销售报告。在第二日近午时,通常有约1900至2200剧院已报告前一天的票房,而到此时,一部影片高达95%-97%的票房得以报告。剩下的来源于按周或者甚至按月报告的其他数百个剧院。

  遗憾的是,专项资金办公室自己并不做任何周/日报告,尽管他们为一些媒体提供付费订阅服务。

  周票房报告完全是根据专项资金办公室的数据得出的。而鉴于电影网站的报告似乎是最为准确的,在此使用它们的数量,如有必要,有时由其他来源补充。

  尽管仍有一些影院未被专项资金办公室计算在内,但是提供给制片厂与发行方的分成数据却是源自专项资金的计算报告的。例如,某部影片下线时的实际票房收入可能为105亿元人民币,但是在本轮播映后105亿中报告数据仅有9700万元。这9700万将被专项资金、发行方、放映方与国外制片厂分享。

  3个月后,另外500万可能会被报告出来,届时再以同样的方式将分享这500万。如发现其他额外收入,将再行分成。到最后,如果专项资金报告出的数字只有103亿,那么103亿将是影片的最终票房数字,也就是会计数据。在这个长期的阶段中,200万元蒸发了。再次以《阿凡达》为例,没有人真正知道以这种方式多少钱蒸发掉了。一般的保守估计,损失掉的金额高达2亿元。

  总体而言,在国内仅有一些人有进入专项资金数据系统的充分权限。许多本地电影发行商也可进入该系统,但仅限于其自己发行的电影。

  好莱坞的电影制片厂在华夏的分办公室无权进入专项资金报告。他们确认中影或华夏向他们报告的数据的唯一方法是对本地的每一家影院和连锁院线进行核查。除专项资金外,还有另一个全国性的票房统计机构:华夏电影发行放映协会。

  协会的票房统计数字是根据放映商的主动报告,甚至包括那些不具备电脑销售系统的影院,但他们的报告可能需要等上几个月。因此,协会的数据通常会比专项资金的略高。但协会不公布周数据,仅公布月、季、半年与年数据。官方公布的年终报告往往使用协会数据,而不是专项资金计算报告中报告给制片厂、发行方或放映方的制片厂,分销商或参展商的数据。例如,比方说专项资金称《黑暗骑士崛起》收入329亿元而协会的最终数字为345亿元,那么,对于华纳兄弟来说要紧的是329亿这个数字,因为他们最终是依据这一数字获得分成的。

  国内的影院运营商、发行商和电影制片人广泛承认影院发行与会计系统中存在缺陷,广垫总局对待这些问题似乎非常严肃认真。然而直到周方远重生前,华夏在现代化影院行业内才仅有短短数年,还在不断取得稳步改善。这些改进最终是否能够使外国电影供应商获益仍然有待观察。

  周方远对国内电影市场就非常有信心,对院线发展也充满了信心,毕竟他是重生人士,他很清楚未来的发展状况。

  说一个简单的数字,2018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60976亿元,远超扶桑,仅次于米国,稳坐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是什么让国人突然爱看电影了呢?

  人们第一时间肯定能想到,肯定是国人兜里有钱了,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自然而然就会升级到精神需求之上。

  这个判断当然不算错,但并不全面。实际上,上个世纪80、90年代,国门初开,国人面对的文化产品虽然远不如现在的琳琅满目、千奇百怪,但也称的上丰富多元,电影仅仅是众多文化产品中的一类。武侠、西方经典、流行音乐、卡拉ok……可谓各领风骚,电影并不算特别突出的一类。

  为何到了近几年,电影和电视剧集能够屡屡成为大ip,一部电影上映可以成为街头巷尾、网络社交的中心话题呢?

  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证据,看看能够给我们的观察提供更长时间跨度的国家——米国。

  知道米国电影市场什么时候最红火吗?

  经济危机期间。

  在上世纪30年代,米国大萧条期间,全美只有1万5千家影院,却贡献了7亿美元的票房。当时一张电影票的价格是01到015美元,这意味着当时米国家庭平均花在看电影这件事的开销是25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大萧条期间,每个米国家庭一年要看150到250场电影!当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人们愿意花更多的钱在“廉价的非必要物”上,这种现象经济学界称其为“口红效应”。

  这种经济理论认为,每当经济不景气,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和消费行为等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使得如口红这类廉价化妆品和文化类的产品出现热卖。

  不仅是在米国大萧条期间有这种现象,“911”事件发生后,雅诗兰黛的营销数据也印证了这种效应。而米国近代经历的7次经济危机,其中有5次恰好都是电影市场的繁荣期。南鲜娱乐产业的异军突起也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这些事例不都是巧合。究其原因,在经济低迷期,人们没有更多的财力花费在投资和大宗消费上,为了寻求安慰和消磨更多的空闲时间,会在廉价消费品和娱乐文化消费上花费更多。

  08年爆发的米国金融危机,是自上世纪米国大萧条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经济大衰退。这次空前的危机使13万亿美元、20的米国家庭资产化为乌有。

  然而,来自尼尔森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08年第三季度,米国人看电视的时间比07年同期多了5个小时,平均每月142小时。一个米国家庭每天耗在电视机前的时间更长达8小时18分钟,打破了尼尔森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统计的收视时间记录。

  当时就有评论说,米国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爱看电视。

  当然国内的情况另当别论,和经济危机关系不大,这里且不说其他原因,只说这个市场的发展,就让周方远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