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天命大国师 > 第090章 不战屈人之兵

  谁也想不到,秦人会放弃手上的几万俘虏,目的就是赶去吃燕人城邑里的粮食。

  这是什么路数?

  别以为五万俘虏不过是俘虏,列国任何一支军队在战场抓捕的俘虏,都是能换成真金白银的钱。让士兵和军官让出这笔天文数字的钱,哪怕白起也做不到。

  但是郭威可以。

  因为他是国师,他能引雷。

  他徒弟王莽都能引雷了。郭威引雷那叫个轻松,轻飘飘的天象配合,晴天打雷。从秦国出发的这支军队之中,至少三万人亲眼看到郭威在封国师的那天引雷了。

  至于王莽?

  毕竟是国师的弟子,水平不太够。结合最后郭威带领骑兵站住五方神位,很容易让不明真相的士卒们坚信,这是国师心疼弟子,才出手帮忙了。

  别人不可能做到的事,郭威就可以。他下达释放俘虏的命令,虽说有些校尉私底下颇有微词。但郭威在军中地威望,不是他们几个人能撼动得了的,说句不过分的话,如今秦军士卒视国师如神灵。

  如果没有郭威,易邑根本就不可能攻破。

  也不可能缴获堆积如山的燕军物资,如今的秦军,吃着燕军的粮草,住着燕军的营寨,仅仅损失一些钱财而已,有什么抱怨的呢?

  随后的几天里,秦军手中的近两万骑兵都给派了出去。

  不是打仗,而是袭扰和驱赶。

  甭管是蓟城附近的燕军,还是方邑的燕军,如果留在城内,秦军秋毫无犯。可一旦要出城筹集粮食,对不起,咱就来抢了。

  不仅如此,秦军还古怪的只要东西不要人。

  一连几天,秦宜都是愁眉苦脸的模样,他的副将也都是一筹莫展。秦军的路数,真的很让人不习惯。哪里有俘虏了士兵之后,连赎金都不要,就把人放出来的道理。这是坏了军中的规矩,以后军队俘虏了敌军,是否也要照着办?

  “大帅,存粮只有八天了!”

  面对督粮官的提醒,秦宜抬起如同死鱼般的眼睛,艰难道:“所有士卒,每日配给减半。”

  好不容易打发了督粮官。

  “大帅,如果士卒吃不饱,会有怨言的。”家臣秦柱提醒道,燕军已经陷入了绝境。至少,对于方邑的燕军如此。

  秦宜暴躁的低吼道:“老夫统军几十载,我能不知道军队无粮的结果吗?可是,现在逃又逃不走,留下来,没有粮食可以食用。哪怕是……”

  秦宜突然压低了声音,查看左右无人,这才开口:“我军虽接连战败,但是开战才多久?这时候,哪怕士卒士气低落,也没有降秦的道理。一旦我要这么做,要是有人煽动,你我都得为这十万人的怒火而陪葬。他们不会认为打败仗是秦军太强,他们太弱,而是我这个主帅的无能。”

  “可是我有什么办法?太子留下了这么个烂摊子交给我,我能收拾成这样样子已经很不错了。之所以配给减半,就是要让这帮人没力气。人只有吃不饱,没有了力气,才知道好歹。如今城内的士卒,因为战败,耻辱,正是最不知好歹的时候。老夫要做的就是顺着他们。让他们困住了,绝望了。只有这样,哪怕最后不得已而为之,我还是他们的将军。要是……”

  话说到这里,已经很露骨了。

  显然,秦宜很愤怒,也很无奈。也只有面对亲信家族成员的时候,会说出心里话。

  秦人做事实在没道理,这不是害人吗?

  可即便如此,在外的时候,面对被释放的俘虏,他还得感谢秦军仁义。

  这算是哪门子的仁义?

  在秦宜心中,他恨不得秦军将五万俘虏都给卖掉去挖矿。也不愿意接收过来。可问题是,不接收,军心不稳,说不定当天燕军就崩溃了。

  而秦军这里,郭威显得异常轻松。

  他平日里就是四处走走,拿着他那把钉头锤,这边敲一敲,那边砸一砸。琢磨着哪里有矿,好动手挖矿。

  其次就是收集一些草药之类的,好不悠闲。顺便又去弄来了一批粮种土豆,摆出占着不走的架势。

  即便蒙毅一开始不懂郭威的战略,这时候也琢磨明白了。燕国是个小国,人口和当年的韩差不多。三百万左右的样子,燕国要筹齐十五万人马一年的粮草,至少需要三年的积攒。这笔粮草,如今大部分都在秦军手里。也就是说,各地的燕军存粮有限。

  针对燕国的战争,从军事上,变成了粮食上的争夺。

  秦军多争来一口,燕军就少一口。

  这也是为什么郭威不仅将五万燕军全部释放,还派遣骑兵出去抢粮食的原因。

  手里有粮,才不会慌。

  这才是郭威真正的意图。打仗的事情,他不懂。但是算计,他还能不会吗?而且骑兵出动,还能借着燕军训练,一举两得。

  唯一让秦军不太适应的是,郭威统帅之后,他们似乎拼命的机会少了很多。

  一晃,半个月过去了。

  邯郸方面派遣了王滨押运一批军械物资抵达涿城。

  “卑职,王滨,拜见国师。”

  十万人,大败十五万人,在王贲看来,郭威手下肯定不敢轻举妄动。因为需要看押大量的俘虏,作战肯定会受到掣肘。

  可是入了城才发现,秦军似乎并不多。

  涿城是燕国的大城。也是燕军粮草的主要产地。城内这点兵力,足够维持吗?

  带着这个疑惑,王滨开口问:“国师,您要的工匠我也带来了,只是您在军报中说已经不需要粮草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郭威努嘴让王莽去解释。

  王莽拉着王滨出帅府,登上城头,他指着周围广阔地农田的对王滨道:“我军除了缴获的十五万大军的粮草之外,另外四万大军在周围百里之内屯垦。”

  “屯垦的意思是种地?”

  王滨脑子转不过来弯,他始终理解不了,大秦的铁军跑到燕国来种地,这是什么路数?

  可王莽却站在城头,指着城外的大片农田,面带喜悦道:“王校尉,你瞅瞅这放眼望去,多少土地啊!我军打下涿城的时候,粮食再有一个月多月就要成熟了。这些土地大部分都是燕国的权贵所有,大军一来,他们都跑了。留下的百姓,却因为燕军暴敛,面临无法过冬的惨况。国师怜悯其孤,令大军休整,帮忙料理田地。允许当地燕人在收获之后,获得过冬的食物。”

  “你瞅瞅,这粮食的长势多喜人?另外,我们攻打易邑事,就立刻种植了土豆。赶在冬天来临之前,就能收获。今年风调雨顺,粮食肯定丰收。”王莽吃过天灾地亏,他内心对百姓,也是非常怜惜。可事与愿违,在大新,老天都和他作对。

  但是来到了战国末年的燕国,遇到了和他一样,对突遭杀戮没有任何兴趣的郭威。

  两人心心相惜,决定不走了,就在燕国种地。

  王滨豁开大嘴,他仿佛像是听天书似的,脑袋嗡嗡的响。仿佛走错了地方,来的不是秦军兵营,而是来到了关中参观农田休整的大生产场景。

  面对王莽,他不敢多问。

  但是面对蒙毅,他算是熟悉,就多嘴道:“你们不打仗了?”

  把农田修到了燕国腹地,他不得不敬佩郭威的勇气。他就不怕燕军偷袭秦军好不容易守护的农田?

  蒙毅张了张嘴,他实在不好解释:“也不是,骑兵派出去劫掠粮草,烧毁蓟城周围农田,就是让燕军无法有足够的粮食。我军的粮草有些多了,等到易邑附近的土豆收起来,应该可以供应整个燕国的食物。其实,师尊命你携带工匠来燕国,就是为了打造农具。”

  你们还有完没完?王滨敢怒不敢言。

  可是蒙毅接下来的话,让他顿时有种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高明:“家师并不在乎燕国,也不在乎燕军。如今燕军虽说人数不减,但是已经被我骑兵袭扰,突袭,早就不敢出城了。我军骑兵攻击燕军,也不是以人为主,而是针对战马。如今燕军马匹奇缺,根本就不是我军对手。”

  “王滨,你也看到了。燕国的土地很肥沃,我大秦打下燕地之后,必然要守护。没有产出,如何守护?家师认为,燕国可以作为攻略草原的大后方。”

  “只有将燕地建成集中粮食产出,人口稠密的富饶之地,才能为我大军出兵草原源源不断的提供物资。相比之下,赵国的雁代云中等地,地薄山多,根本无法和燕地相媲美。家师此举是以战养战,不战而屈人之兵。”

  王滨这才折服,国师毕竟是国师。

  要是换成自家将军,早就乘胜追击,围攻蓟城了。

  可是郭威呢?

  蓟城周围的粮食,他没办法帮忙去收,干脆毁掉。然后在其他地方种地,以战养战。关键是,郭威的这套办法,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军队的伤亡。也给秦军攻占的土地,尽可能的保留元气。

  这可是自家上将军都做不到的高明手段。

  可是王滨有一件事搞不明白,好像秦军没有俘虏。他疑惑道:“我家将军问,为何国师接连大胜,而没有俘虏押运到邯郸?也不见运送到中山?”

  “放了!”

  蒙毅盯着王滨懵圈的表情,得意地仰起脸,就喜欢看对方没有见识的样子。

  王滨良久才痴痴地问:“放了,放哪儿去了?”

  “赶去粮食少的城邑,俘虏准进,不准出。”蒙毅之前也和王滨这么不理解,可如今不一样了,光这个月,就有两个城邑投诚。哪怕是拥兵十万的秦宜,也悄悄派人来给秦军送信,表明要投诚。

  但是郭威没同意。

  没同意的原因很简单,没有饿过肚子,啃过树皮,要是秦军给他们吃饱饭,养了一段日子多半又要变成白眼狼。

  郭威这段时间去城外考察,去的地方远了一些,他就是想搞个大工程,让投诚的燕军有消耗怨气的地方。挖沟建渠,就是个好办法。先将易水和涞水挖通一条运河,有条件的话,再挖通向治水的运河,治水就是后世的永定河,就在蓟城边上。

  眼下已经选了两个地方,等粮食收好之后,他先打算让燕国的俘虏去耕地,然后冬天去挖沟渠。不敢说累死这帮燕军吧,但至少将他们身上军人的棱角都给磨没了。等到战争结束,他们家人团聚的那一刻,不仅不会对秦军有怨言,还得感激涕零。

  三天后,王滨表情凝重的离开了涿城,路过田间地头的时候,他见到了刘邦。

  他们不熟,却见过几次。但是王滨知道刘邦这小子当初打劫郭威不成,反而被一锅端的倒霉事。不过让他心里泛酸的是,刘邦竟然已是千人将,算起来是最低等的校尉了?

  怎么回事?

  他命令部下休息,自己上前打招呼:“刘邦,还认识某吗?”

  “你是……”刘邦的本事肯定不是种地,也不是打仗,他对于认人的手段非常高明。哪怕他给郭威看过几天大门,仅仅是一个照面,就认出了对方的身份:“王校尉,是你啊!有些日子没见了,对了,你来涿城可见到我家国师了吗?”

  “见到了。”王滨不想深谈这个问题,他在郭威、王莽、蒙毅面前就像是个傻子似的,坚定认为错的事,但是郭威几个却能摆出一个天大的道理,最后他还服气了。

  就像是他做了游侠,然后去找人比试,不仅被打服气了,最后一打听,原来是闻名遐迩的豪杰。

  一时间,脸都不要的羞愧。

  王滨跟着刘邦在田头坐下,后者给他倒了杯水,递到面前:“想不到半年前走投无路的你,如今也成了校尉。”

  说到官职,刘邦裂开大嘴,恨不得将后槽牙都露出来:“哈哈……不值一提,不过是国师老爷错爱,才让我刘邦有了如今的官职。告诉你,如今我可是官大夫了,马上就要成公乘之爵了。”

  “你恐怕是立功不少吧?”

  一个小小的官大夫,上面还有公大夫,之后才是公乘。而公乘不过是第八爵的身份,在秦国官场,只能是中等官员。

  而王滨可是頻阳王家子弟,家族之中,关内侯好几个,彻侯都有。会被个官大夫吓住了吗?

  说到立功,刘邦有点赫然,自嘲道:“我就带着兄弟们打了一次胜仗,后来混了三次胜仗,稀里糊涂的就成了官大夫了。”

  王滨见对方摇头晃脑的样子,似乎在向他炫耀,刘邦的官运亨通。

  可是是有王滨在心中冷笑,校尉,官大夫,刘邦的爵位到工乘也就到头了。没有世家子弟的身份,凭什么让你高爵厚禄?

  就算是尉缭、李斯这样的高官,那个不是出身名门,或者名师门下的得意弟子?

  哪怕大秦连年征战,世家子弟也都有办法让刘邦无功可立。

  可刘邦还在炫耀:“我估摸着再过几天,等到燕国方邑的十万大军投降之后,我还得升一级爵位。”说到这里,刘邦唏嘘道:“在老家的时候,我就烦种地。可没想到如今从军了,种地也能获军功。早知道,我就好好学。说不定能获得个种粮能手,这是国师亲自决定的荣耀。只要是种粮能手,就能加官进爵,校尉起码晋升一级爵位。我要是种粮获得头筹,加上燕军投降,两级爵位唾手可得。可惜啊!”刘邦说完,懊恼的拍着大腿叹气。

  哪怕是王莽给王滨的打击,都没有比刘邦来得大。

  他不信邪道:“燕军十万大军投降,凭什么?”

  “没吃没喝,不得投降吗?我听说了,燕军都准备投降了,可是国师觉得他们还有口稀粥喝,还没饿通透,怕有坏心思,不允。”

  ……

  之后的话,王滨什么也没听。

  郭威打仗,玩闹似的胡乱一气。可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仿佛整个燕国都要让郭威给拿下来了。

  这是什么路数?

  要是郭威听到了王滨的不解,肯定会告诉他,这叫蚕食,只有在对家门口开矿,才能足够羞辱对方,且资源源源不断的增加,用实力压垮对手。

  反正,太子丹已经在蓟城快被气疯了。

  蓟城出动的军队越来越多,也暗示着燕国最后的那点国力和底气,在郭威的手段下,快被折磨光了。可是每次燕军出城,就会被装备骑兵三件套的秦军打地抱头鼠窜,双方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上。

  一个月之后,终于到了粮食抢收时节。

  面对骑兵的袭扰,蓟城几乎颗粒无收。

  但是涿城和易邑内,物资都到了仓廪堆不下的地步。

  这天,蒙毅目送郭威离开。他随后见了燕国降将秦宜,对他道:“口粮一天一领,沟要按照我老秦的标准做,沟渠都要在来年开春挖掘完成。土地翻耕也要在下雪之前完成。”

  秦宜不解道:“我有十几万人马,你让我挖沟造渠?”

  言下之意,他可以帮忙秦军攻城掠地,他们可是军队啊!

  蒙毅却淡淡一笑:“家师说了,燕人不宜沾惹燕人的血。”仅仅一句话,就让秦宜感慨万千。他迫于无奈投降秦军,可是他的根在燕地,家族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数百年,要是背负个刽子手的骂名,他如何面对父老乡亲?

  郭威此举看似假仁假义,但却最能让秦宜动心。

  秦宜这才佩服的低头道:“国师仁义,秦宜永不叛秦。”

  蓟城。

  十月的最后几天。

  城外萧索一片,太子丹如同困兽般地出现在城头。

  几个月时间,他从之前开始的愤怒。到如今的清醒了些,终于开始审视他的那个对手郭威。

  不按章法,打仗转变到种地,更是让人气地挠墙。

  种我家的地,吃我家的粮。

  还欺负我家的人,有没有天理?

  可太子丹不得不承认,郭威很厉害,因为这一手,不仅解决了秦军的后勤,还将他逼到了绝境,把燕国逼到了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