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河水清,明月照 > 第七章 灵犀一点通

  转眼已至元宵,清照此时已随父母从青螺山回到汴京。每年元宵,汴京四大寺院之首的大相国寺都热闹非凡,既有花市灯如昼,极尽璀璨绚烂,又有八方商贩集于相国寺旁的瓦市,天南地北的奇巧珍异之物尽展世人眼前。

  清照幼时爱煞了美丽的花灯,如今却更爱在瓦市间流连忘返。文房四宝、奇书雅卷,又或是玲珑首饰、摆件珍玩,都能引得美人一笑。父母知她心意,自看灯会去了,由得清照到集市上转转悠悠、寻寻觅觅。忽见一摊贩,面前铺着一张大布,布上摆着各类古画,清照顿时起了兴致,便上前细细翻看。忽见一幅水墨淡彩图,上有玉兰、海棠、牡丹等白色大朵花卉,自上而下由密而疏,在枝叶丛中显得颇为雅致,画面下方还绘有一只野禽,令画面平添不少生趣。清照看得有趣,正欲细品,那小贩便开了口:“哎呀,一看贵小姐便是识货的主儿,这画名为《玉堂富贵图》,乃是南唐徐熙的真迹。您看这笔触,这着色,这花骨朵儿和禽鸟的形貌和雅韵。若非家道中落,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三岁小儿,我哪舍得把这祖传的宝贝拿出来售卖。贵小姐必是与这画有缘了。”

  清照一听是徐熙的真迹,心中诧异。徐熙乃是南唐时享有盛名的大画家,李后主便对徐熙的作品极为欣赏。时人评述“江南花鸟,始于徐家”,“下笔成珍,挥毫可范”。直至本朝,宋太宗也是对徐熙赞誉有加,称“花果之妙,吾独知有熙矣,其余不足观也”。但也正因徐熙享此盛名,真迹极难寻觅,难道今儿可巧遇上了?

  清照轻轻掂起画纸,唯恐折损了,贴近些细品,果然勾画和赋色极为细腻,花鸟确有徐熙野逸之风,不像是出自等闲画家之手,又细看角落中印章,果真是徐熙之名。清照不禁心动,便问那小贩欲以何价出售,小贩忙道:“徐熙这画本是无价之宝,今日既有缘让贵小姐见着,贵小姐又是诚心赏识,我便忍痛割爱,以二百两白银便宜卖给贵小姐罢。”二百两白银!清照心中一惊,这可怎生向父母开口呢。她轻抚画沿,竟是不舍放开。

  忽得身后传来一男子的清朗之声:“徐熙《玉堂富贵图》,自然是值二百两白银了!”小贩听了顿时眉开眼笑,哪知还有人帮着自己做生意,忙道:“这又是位懂行的爷了!爷您瞧这画,绝错不了。”清照回首一看,竟是那日在致美楼方见过的赵明诚。二人忙一番客气,寒暄了几句。原来明诚平日也素喜金石古籍,家中多有收藏,元宵佳节自也急于来大相国寺寻觅一番,不想古玩还没寻着,倒寻着了佳人。

  那日致美楼一聚后,赵明诚眼前常浮现起清照桃花般的娇俏面容和清亮动人的眼神,寻思着年后在太学见了曲晚舟、朱放,定要扯着他们再找上清照姑娘出来相聚,好与这难得一见的才女多多攀谈。上天果然了解自己心意,明诚原是被画作引来,却见赏画的女子像极了那日见过的清照姑娘,忙悄然踱步到近前,果不出自己所料。

  清照见明诚似对徐熙之作颇为了解,便把画递与他,问他有何见解。明诚粗粗一览,心中已有定数,笑着对清照道:“倘若这真是《玉堂富贵图》,二百两银子便算是白菜价了。可惜仿作再好,又岂能与真迹媲美?这画二十两银子也是多了。”小贩立时吹胡子瞪眼:“爷,咱说话可得凭良心。这是我们家祖传的宝贝,自我曾祖的曾祖往上,便一代代传下来的,绝错不了!”

  赵明诚见清照眨着大眼睛不解地望着他,颇有些暗喜,这下可在才女面前露一手了。他把画又递到清照眼前,先是让清照轻捻纸张,感受纸张的材质和软硬,又细细地给清照讲解,春秋战国、秦汉、唐代和本朝的书画所使用的绢、纸有何分别。清照听得一愣,一抬头发现明诚站得离自己那么近,言语间神采奕奕,颇有一番气宇轩昂的风采,不禁俏脸微红起来。她忙又凝住心神,细听着其中道理。明诚说得兴起,一时还未察觉,讲完了画纸,又指着那画上的印鉴为清照分辨。原来这印鉴的形状、篆文、刻法、质地、印色都颇有讲究,细微之处可见真章。明诚自幼便跟着父亲赏鉴古画文物,此时自是信手拈来,何况这仿作并不算高明,可说是漏洞百出,便叫明诚一一揭穿了。

  小贩在一旁,听得脸青一阵白一阵,又不知从何反驳,心想莫不要给这人告了官抓起来,这可不妙。事不宜迟,小贩忙从赵明诚和李清照手中将画一把夺过:“不卖了,不卖了!收摊了!”只见他匆匆把那些画作卷起包好,一溜烟跑了。赵明诚和李清照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