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我真不想要黑科技啊 > 第七十二章 极地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全长2550千米,为弧形,平均宽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最深处为11034米。如果将珠穆朗玛峰放在这里,那么它的山顶距离海面还有2000多米。

  海沟底部的压力是海平面压力的1000多倍。

  它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身体强化已经完成,就当机立断出发,陈洋其实对于这次的奖励已经很满意了,每个男人的梦想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强壮,更加强大,现在,他已经是这个星球上所有男人中的身体素质之王了!

  不靠格斗技术的话,谁也打不过他!

  打开勘探装甲的自动导航系统,潜入海洋。

  天空,陆地,海洋,真的是三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海洋,还并未完全属于人类的领域,人类征服了大地,却还没有征服海洋。

  潜水员曾在千米深的海水中见到过人们熟知的虾、乌贼、章鱼、枪乌贼,还有抹香鲸等大型海兽类,在2000~3000米的水深处发现成群的大嘴琵琶鱼

  陈洋在海面下1000到2000米的时候已经罕有见到海洋生物了,到了2000米的时候更是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宛如进入到了深渊之中,将所有的光线都吞噬!

  一般人如果在这种环境下,怕是要不了多久就会疯掉,没有光,只有不断贴着自己的海水,以及海中幽静的时不时传来的奇异的声音。

  当然,一般人也不会独自过来,越到海面之下,压强就越是恐怖,直接暴露在水中,屎都能给压出来。

  陈洋有勘探装甲,周围的一片也是用3D成像的技术呈现在他的面前,但是还是让他感觉疏为不适。

  人类,天生就怕黑暗,向往光明,害怕孤独。

  据报道,2017年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7966米的位置发现了一条鱼,学名马里亚纳狮子鱼,是迄今为止发现海洋最深的鱼。

  维基百科显示,该鱼通常生活在海下6198–8076米,体长29厘米,重160克,被认为是马里亚纳海沟深处的顶级掠食者。

  科学家认为,再往海沟更深的地方走,就不会有任何鱼了,因为海下8200米左右是鱼类能承受压强的极限。

  陈洋放大了勘探的范围,终于在据他几十公里的地方探测到了生命迹象。

  但是……他懒得过去,快点完成任务吧,这种环境还真不是人待的!

  以后谁有兴趣研究让谁来好了!

  火速冲往海底,越来越深越来越深,而对于陈洋来说,5000米深跟10000米深根本没有区别,要不是有3D成像,一样都是什么都看不见。

  终于触及了这片海域的底部,任务显示完成度:1/3。

  陈洋松了口气,这个深度勘探装甲显示已经没有任何生命迹象了,还下全都是深深的淤泥和部分坚固的不知名材质的土壤,也许是火山岩浆冷却而成,也许是大陆板块移动挤压而成。

  虽然这段勘探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对于陈洋的感触确实非常深的,人类之于大自然,真的是太渺小了,小到如果不进化出智慧的话,根本就是微不足道到了极点!

  这个星球上的海域尚且如此浩瀚,那么星球之外呢,还有多大,还有多远,光是想一想,思维就好像有种凝固了的感觉,那种仿佛要直面宇宙大恐怖的恐惧,那种孤独一个人独行的感觉,真的是太不友好了。

  重新回到了海面上之后,长长吐了一口气,虽然他并没有任何缺氧的感觉,但是那种压抑的环境,真的让人仿佛身处另一个宇宙一样,孤寂,冷漠,可怕,真的是再也不想去了!

  陈洋的第二个目标,是这个星球上最寒冷的地方!

  南极洲!

  总面积达1400万平方千米的南极大陆,大部分被冰雪覆盖,从高空俯瞰,南极大陆是一个中部高,四周低、形状极像锅盖的高原。这个被形象地称为冰盖的冰层,平均厚度为2000米,最厚的地方可达4800米。

  大陆的冰盖与周围海洋中的海冰在冬季连为一体,形成一个总面积超过非洲大陆的白色冰原,这时它的面积要超过3300万平方千米。

  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查人员和捕鲸队,没有土著居民,也没有发现任何古人类活动的痕迹。

  直到现在,南极洲没有工厂、农田,靠当地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人类无法在南极生存,因为南极洲实在太冷了。1983年,科学家们曾测得这里的最低气温为华氏零下129度。

  有趣的是,南极洲也是地球上最干燥同时也是最湿润的地方。说它最“湿润”,并不是因为这里有丰富的降雨,而是因为南极洲98%的地方都被冰雪覆盖。不过,由于其极端低温,这里也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每年的降雨量不到2英寸。

  在南极洲生活的几种生物都极度耐寒,帝企鹅,帽带企鹅,食蟹海豹,象海豹,漂泊信天翁,南极贼鸥!

  随着后世的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人类为了更迅速更快的使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不顾破坏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疯狂往大自然排放废气。

  为了约束各国的行为,各国签订了一个协定书。

  全称为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

  京都议定书规定工业化国家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危险,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

  到2010年,相对于199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全世界总体排放要减少5.2%,包括6种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氟利昂等。

  到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间,欧盟国家应减少8%,米国7%,日国6%,加拿大6%、东欧各国5%~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则不必削减,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分别比1990年增加10%、8%、1%。

  华国年排放28.93亿吨二氧化碳,人均2.3吨,米国年排放54.1亿吨二氧化碳,人均20.1吨,欧盟年排放31.71亿吨二氧化碳,人均8.5吨。

  当然这是2012年之前的数据,之后的就更加……

  而最为无耻的米国,在2013年就退出了京都协定书,反正说话等于放屁在米国人来说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甚至习以为常了,而退出这个协定是为了什么,想必谁都清楚。

  如果连自己的不爱惜自己的家园的话,地球迟早会被人类自己给毁掉。

  因为气候变暖,到了后世,一些南极,北极的动物已经沦落到要去人类垃圾堆寻找食物的悲惨境地了。

  曾经的北极熊,作为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在捕猎食物时,只吃脂肪,对瘦肉不屑一顾。长得雪白健壮,毛茸茸一团,威风之中又不失憨厚。

  而如今的北极熊已经瘦成了一条狗,绝望地闯入人类的生活领域,到处翻找垃圾。

  哪怕是一小块吃剩的肉片,都成了难得的美食。

  瘦骨嶙峋,只剩下一层脏兮兮的外皮耷拉在骨架上,让人不忍直视。

  是的,它们是被活生生饿死的。

  北极熊依赖海冰生存捕猎,而全球变暖使得大量冰川崩解融化。

  栖身的空间越来越小,觅食的难度越来越大。曾经的极北之王不再,只剩下一条条苟延残喘的无辜生命。

  这是2019年北极熊的境况,当时的科学家预言,不出80年,北极熊就会完全灭绝!

  “全球变暖”这个词大家或许已经听过无数遍,有些许麻木了。

  那么再展示一组数据:

  2020年6月份,北极圈内的西伯利亚小镇出现了38度高温天气。

  38度啊,就算是在华国的部分城市,这也绝对算得上是夏季温度的峰值了。

  而现在它出现在了北极圈内,那片我们印象中,一直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区域。

  一位科学家惊恐地说:“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情况。”

  是啊,谁都没见过。它打破了北极圈有史以来的最高温度记录。

  这说明,全球变暖引发的后果,已经真实暴露出来了,不再只是停留于我们印象中的“天气变热”。

  这样反常的情况,让当时的陈洋想起了里的一句台词: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

  直到这场灾难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人啊,总是在事不关己的时候高高挂起,在麻烦缠身的时候后悔莫及。

  这个时候的南极,冰川融化现象还没有像后世那样严重,不过也已经开始初露端倪。

  陈洋怀着沉重的心情,看着这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更多的是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类的检讨,对生命的叹息。

  在真正的天灾面前,人类真的跟蝼蚁没什么区别。

  系统没反应,显然到达这里还不算完成任务。

  继续前行。

  本特利冰河下沟谷是南极洲的一个巨大的沟谷,位于在海平面以下8383英尺。它是地球上没有被海水覆盖的最低的地方。但是,陆地的最低点还是被授予给了死海。因为它实实在在是在陆地上,而本特利冰河下沟谷则被冰——水的另一种形态覆盖着。该沟谷的面积跟墨西哥差不多。

  达到环境最为复杂的低点才算是完成了任务,外面到处都是冰川白雪,而陈洋却感受不到一丝寒冷,也许有一天,如果真的让人类在科技测有了十足的发展,才有可能在天地宇宙之威中生存繁衍下来,负重前行吧。

  完成任务,勘探极地:2/3

  还剩下最后一个。

  在东南极洲有南极大陆最大的活火山,即位于罗斯岛上的埃里伯斯火山,海拔高度3795米,有四个喷火口。

  在去太阳上洗澡之前,先在岩浆里里洗个桑拿?

  岩浆的温度一般在900-1200℃之间,最高可达1400℃。

  陈洋抵达了火山口,山巅一圈都是黑乎乎的岩浆渣,壮观的景色彷佛是地狱的入口,黑色的深渊就在脚底下。

  毫不犹豫的进入了火山内部,越入越下面,直到看到火红而炽热的岩浆,这种岩浆流体看起来像水一样,其实就跟沼泽淤泥一样,厚实得很。

  陈洋呼了一口气,用勘探装甲摸了一下岩浆,没啥触感,毕竟不是他亲手触摸,但是也有种奇怪的感觉,一些流质粘在装甲的表面,遇到空气就会冷凝成黑色的渣滓,附着在装甲表面。

  问题不大,装甲有自动清洁功能,不过真进入岩浆就算了吧,陈洋也不过是口嗨一下。

  “任务完成,勘探极地:3/3。”

  终于又到了令人激动的抽奖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