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残唐剑 > 第八十八回 刘汉宏

  未暇骖鸾信不诬,玉簪罗带路纡萦。桂林山水甲天下,绝妙漓江秋泛图。

  唐朝的桂州即后来的桂林。桂林是奇特的卡斯特地貌,其山石之秀美不必多说,单说桂林的水。

  桂州的水有漓江、桂江、湘江、洛清江、资江、寻江、百寿河等多条水流,其中湘江就发源于此。湘江由南往北流,进入湖南境内,湖南的一些大城市永州、湘潭、长沙都是在湘江边上,湘江最后流入洞庭湖。

  湘江就是黄巢打算北上的水陆路线。走水路离不开船。

  老工匠说:“要打造三十万人的战船,至少需要三年时间。但是,桂州当地木材缺乏,会造船的人手又少,真要造出来,需要五年时间。”

  黄巢听了,紧皱眉头,问道:“桂州河流很多,纵横交错,你们平时不走水路吗?”

  老工匠说:“桂州地形复杂,造桥成本太高。我们经常走水路的。”

  黄巢又问道:“既然走水路,为何本地船只那么少?造船的人也那么少?”

  老工匠说:“我们这边只要拉货较多、行路较远的才用到船,平时我们多用竹筏。”

  黄巢茅塞顿开,心想:“孔夫子所说的‘乘桴浮于海’的‘桴’就是指的竹筏。”

  黄巢说:“带我去湘江边看看。”

  刘汉宏等人在前领路,一行人到了湘江边。桂林的山水果然秀美,一路上黄巢看这些景致,心旷神怡。

  桂州的湘江还不甚宽阔,水特别清澈,倒映着青山,甚是惬意。河上果然竹筏很多,很多本地人撑着一枝长篙,拨动水流,顺势而走。有些地方河水缓缓流,真是“清风拂绿柳,白水映红桃。筏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黄巢顺着湘江前行,听到水声越来越大,前方有落差,水流开始湍急。除了水声,又听到有人喝彩嬉戏之声。

  走遍黄巢的刘汉宏脸色就有些发白,心中有些发慌,把二弟刘汉宥招来,私语道:“快去前面,把那些漂流戏水的弟兄们赶走,不要让黄王见到。”

  刘汉宥急忙抄小路往前跑去,但是已经来不及了。转过弯来,黄巢已经看到了。

  水流湍急处,竹筏行进速度加快,长篙不用撑了,改成把握方向之用,确保在激流中竹筏不翻,人不落水。

  黄巢到了近处,发现戏水的不仅有当地人,更多的还是义军,这些人在水中驾轻就熟,还有些齐头并进,比试谁的记忆高超。

  黄巢问老工匠:“这些就是竹筏吧?看来要驾好竹筏,还是需要技巧和能力的。”

  老工匠回答说:“正是。我们本地人从小就在水里讨生活,所以都练的一手好的撑竹筏的技能。初学者多在这样的水急处练习,也是一种乐趣。刘将军手下就有很多义军也常到此处玩耍,都很技艺高超,不输于我们土人,尤其是刘将军技艺最为高超……”

  “末将有罪!请黄王处罚!”还没等老工匠说完,刘汉宏就跪倒在地,上前请罪。

  原来黄巢虽然是起义军,但是也治军甚严,有十七禁律五十四斩的军规。十七禁律分别禁止的是悖军、慢军、懈军、构军、轻军、欺军、淫军、谤军、奸军、盗军、探军、背军、狠军、乱军、诈军、弊军、误军。十七条禁律又有五十四中情形,触犯者斩之,所以叫做“十七禁律五十四斩”。

  刘汉宏不好好练兵,自作主张,纵容手下嬉戏,还自己带头,已经触犯了“不听约束、动改师律、怠而不报”等多条禁令。

  黄巢看着刘汉宏,许久未说话。刘汉宏跪着不敢抬头,汗如雨下。

  ……

  刘汉宏,山东兖州人,出身卑微,少年时曾练武,无赖为生。后来到兖州府做了个小吏。

  王仙芝起义攻打兖州时,刘汉宏负责押运粮草辎重,他带着很多辎重投奔到了王仙芝处,就被王仙芝收留,做了义军将领,颇受王仙芝器重。

  后来王仙芝兵败被杀,刘汉宏又跟着大家一起,都投到了黄巢手下,一直是葛从周手下的一部。

  刘汉宏自视很高,一直把自己比作汉刘邦,觉得没有得到黄巢的重用,也觉得自己不是黄巢的嫡系。

  这次到了桂州,刘汉宏踌躇满志,想施展自己的才能,又想笼络自己的部下。所以部下到水中嬉戏,他也不禁止。后来他自己去水边看,有人就怂恿他说:“刘将军,听说你武艺高强,不知道你水性如何,水上能不能施展?”

  北方水少,刘汉宏本不精通水性,但是自觉地武艺高强,就下水撑筏。一开始不敢站起来,猫在筏上不敢动弹,后来技艺越来越高超,也就喜欢上了撑筏戏水,人都说他是“漂流第一人”。虽然有奉承之嫌,但是也确实说明他撑筏技能高超。

  ……

  黄巢也知道刘汉宏平时对自己有所不满,但是此次北伐,正是用人之际,刘汉宏的竹筏正好可用。

  想到此,就伸手相搀,和气说道:“汉宏贤弟,你替我们义军操演水兵,是大功一件,何罪之有?”

  刘汉宏这才惴惴不安的站起身来。

  黄巢说:“汉宏,人都说你是水军第一人,可否展示下技能给我看看。”

  刘汉宏说道:“区区小技,何足挂齿!既然黄王爱看,末将就献丑了。”

  这时候弟兄们听说头领要撑筏戏水,都从水中上来,一旁观看。

  刘汉宏也是炫耀一下自己的技能。右手取过篙来,左手拿了一面红旗,一招燕子三抄水,跳到竹筏上。

  有人给他借来了揽胜,竹筏顺水漂流,速度越来越快,到后来其快如箭,刘汉宏左手的红旗迎风飘摆,甚是好看。

  前面到了水流落差出,落差也不甚大,有五尺左右。之间刘汉宏倒退几步,压住筏尾,筏头就撬了起来,到了落差处,整个竹筏已是腾空状态。

  刘汉宏乘势来了个前空翻,同时红旗抖动,双脚稳稳落到了竹筏的正中心,竹筏也稳稳落到水面。

  黄巢鼓掌,喊道:“好!”其余人也都跟着鼓掌喊好。

  刘汉宏飘出半里的距离,调转伐头,开始逆水而上。

  刘汉宏单手撑篙,虽然速度慢了很多,但是也是很快。

  到了落差处,刘汉宏有时占到筏尾,翘起筏头,手中竹篙撑到岸边石上,一使劲,这个竹筏斜刺里就窜了上去。

  众人又是鼓掌喝彩。

  刘汉宏回到远处,跳到岸边,气不常出,面不改色。

  刘汉宏把红旗递给黄巢观看,发现红旗上依然是干的,一个水滴都没有。真是“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黄巢大喜,说道:“刘汉宏听封!”

  刘汉宏慌忙跪倒。

  黄巢说道:“特封你为义军北伐都先锋!负责操演水军,待水兵练成,竹筏早就,克日沿湘江北伐!”

  被加封为都先锋,就已经可以跟尚、葛、孟、邓、柴等人平起平坐了。

  刘汉宏非常高兴,说道:“谢黄王!末将遵令。”

  黄巢又问老工匠:“这竹筏可以坐多少人?”

  老工匠说:“小的就像刚才刘将军那种的,是一个人,最常用的大小,可以坐五六个人;也有些大的能坐二三十人。”

  黄巢问:“最多能坐多少人?”

  老工匠说:“大的很少做,要看竹子的粗细和大小,大的可以坐二百人吧,就是这样的竹筏要到大江里去,小沟小河不好行走。”

  黄巢又问:“做竹筏的工期如何?”

  老工匠说:“这竹筏的工艺比船要好做多了。”

  黄巢说:“我沿途之上,看到桂州生产毛竹,如果要做三十万人的竹筏,这些材料是否充足?”

  老工匠点了点头:“黄王观察细致,我们确实都是砍的毛竹做的竹筏,这些毛竹都是野生的,生产的又快,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黄巢追问:“那做三十万人的竹筏多久能做好?”

  老工匠说:“这竹筏做法简单,只要人手足够,有个老师傅指导着,十天半个月就能做好。”

  黄巢说道:“老师傅,你可以愿意为我们做竹筏?我必有重赏。”

  老工匠心想:“哪敢不乐意啊。”口中说道:“愿为黄王效力。”

  黄巢大喜,转身对孟绝海说:“绝海贤弟,你是岭南人,对岭南熟悉,我命你把你的部队开到桂州,专门来做竹筏。给你一月之期,做好三十万人的竹筏。”

  孟绝海说道:“谨遵黄王将令。”

  ……

  黄巢与尚让、孟绝海回到广州,把葛从周、邓天王、柴存、王璠等人叫来,把桂州之行通报给大家。

  众人都拍掌叫好。

  黄巢说:“我们弟兄都是北方人,不习惯水性。岭南多水,众位都传令下去,趁现在天气还热,让弟兄们抓紧练习水性,熟悉竹筏行走。”

  黄巢又说:“这水路上竹筏行走,更多的靠的是水流的速度。行军过慢,给了官军喘息之机,还是快速行军较好。所以要选在湘江涨潮之时,顺流而下最好。至于何时涨潮,还是要看何时有阴雨天气。”

  黄巢说:“我决定,入秋之后,准备北伐。至于具体涨潮的日期……王璠听令!”

  王璠应声而出:“末将在!”

  黄巢严肃道:“王璠,我命你带领传能和尚,出去打听涨潮之期!务必精准!如果完成的好,重重封赏。如果完不成军令,提头来见!”

  王璠还要说话,见黄巢脸色阴沉,只好接下令箭。

  王璠心想:“天何时下雨?水何时涨潮?我怎么会知道?看来大哥这是要杀我啊!”